19 世紀(jì) 50 年代,第一個三明治包裝袋問世后,塑膠袋就開始被用于食物保鮮了,后來就逐漸易名叫「保鮮袋」。今天的流水線做的是帶塑料封口的食品包裝袋,帶有防拆封條的那種。
沒想起來防拆封條是什么?小可愛們回想一下,超市里買到的奶粉,是不是先要撕開包裝的最上部,然后才能打開拉鏈,倒出奶粉?你先撕開的那一條包裝,就是防拆封條啦!
說起來,保鮮袋也是用的聚乙烯顆粒吹塑成型的。就是把加熱好的塑膠熔液吹成大泡泡,然后降溫變成袋子。
塑料顆粒
首先,包裝袋廠家幾百萬顆塑膠粒被吸入機(jī)器,會和樹脂一起混合加熱熔化。
延展成膜
把塑膠熔液延展成薄膜有點(diǎn)像是小朋友在吹泡泡,機(jī)器用一個環(huán)狀的鋼模作為吹泡泡用的管子,要保持高溫所以非常燙。
高溫的塑膠熔液進(jìn)入鋼模變成管狀膜胚,工人把尾端綁緊,冷空氣就從鋼模的中間往上通,把這個一頭密封的管膜吹成大「套套」。
這里的吹塑機(jī)利用泡泡內(nèi)外的氣壓,就可以把薄膜拉得更薄更高,最后會拉伸到距離地板 9 米高。
內(nèi)部冷卻
這個大袋子里通的空氣會穩(wěn)定在 8℃,來快速冷卻高溫的塑膠。又因為塑料內(nèi)外的氣壓都保持不變,所以薄膜會一直維持勻稱,完成的時候就會厚度一致。
壓扁處理
要把立體的大袋子變成一張薄膜,得把大袋子推進(jìn)機(jī)器收尾地方的兩片低溫金屬板之間,這就瞬間把長筒袋子壓扁了。
再通過一連串的滾筒去拉伸和壓平褶皺。
然后切開兩邊的折邊,分開成上下兩層塑料膜。分離的兩層塑膠薄膜分別被收集到一個大滾筒上,準(zhǔn)備印刷裁剪,然后再折疊成塑膠袋。到這一步,都和之前《減壓神器泡泡紙》一樣。
印刷圖案
保鮮袋要進(jìn)行印刷啦~用快干油墨把產(chǎn)品商標(biāo)印在其中一半的塑膠表面,注意事項就印在另一半上,這樣從中間一折疊就能形成長條的塑膠袋。
折疊成袋
塑膠薄膜送到金屬輥里,一組滾筒將薄膜兩端折疊。像是做紙飛機(jī)的時候第一次對折...
機(jī)器用槽輪滾筒在這里給塑料袋的頂部切出一條虛線,這就是防拆封裝了。
安裝封口
要開始給塑料袋安裝上密封的封口拉鏈啦~這也是工廠買來的,而不是自己制作的。封口拉鏈放在兩層塑膠薄膜的中間,同時與之前壓出的虛線保持一定距離,這樣就能實(shí)現(xiàn)「防拆封」:必須先撕開虛線才能打開拉鏈。
換個角度看一下。
熱壓封邊
用烙鐵稍微熔化下拉鏈上的塑膠,這時候拉鏈能和袋子貼合在一起了。
這里趁拉鏈還熱乎,趕緊用機(jī)械臂按照一定的間隔錘一下,就做出一個「擋塞」了。等打開口袋后,袋子也不會整個被撕破。
機(jī)器用熱封刀把長條的塑膠袋切成一個個袋子,也正好在擋塞的中間切,合適的瞬間高溫熔化掉塑膠袋的邊緣,就徹底封起來了。
袋子的另一端此時還是敞開的,也就是說袋子最先封起的部分(虛線、拉鏈條等)是袋子的頂部,裝入食物后再把袋子的底部封死。
先封上我們常用的開口,然后再放入產(chǎn)品后安裝上底部。
包裝袋廠家